弗兰克·道尔·梅里尔,和“梅里尔劫掠者” 突击队

弗兰克·道尔·梅里尔少将(Major General Frank Dow Merrill)(1903—1955), 于1903年12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霍普金顿“Hopkinton”, 1922年入伍,1929年西点军校毕业。他也曾获得了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军事工程学士学位。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二战英雄。

1938 年被分配到东京,Merrill 学习日语和中文,同时在东京美国大使馆担任助理武官,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到1941年,他被提升为少校并被分配到到马尼拉担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情报官。当日本轰炸珍珠港的时候, 在缅甸仰光为麦克阿瑟执行飞行任务,并被分配到中缅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区。1942年春天,梅里尔晋升为中校。 1942年7月,梅里尔因其立功而被授予紫星勋章和其他勋章。梅里尔成为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的负责的主要指挥将领。由他亲自组织了第5307团复合部队, 远程突防群“梅里尔劫掠者”,在缅甸执行危险任务。经过丛林战的密集训练,众所周知的“梅里尔劫掠者”成为第一只美国人步兵部队进入亚洲大陆作战。梅里尔被提升为印缅战区美军副司令,升为准将, 并获得一枚杰出奖章。1945年任美国第十集团军参谋长,随军进驻日本冲绳岛。战后获少将衔。1948年退役。

从军队退役后,梅里尔少将搬回新罕布什尔州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成为新罕布什尔州的公路专员,他因为在缅甸战役期间的遭受身心磨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梅里尔身上留下很多创伤,他去世时仅52岁,他被公认为美国真正伟大的将军之一。

梅里尔突击队(Merrill’s Marauders)

是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在中缅印战区的一支突击队。 自1931年起,日本在亚太地区挑起了一系列战争,并连连取胜。二战爆发后,日本更是有恃无恐,逞强称能。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期间,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组建一支盟军支队,代号为“格拉海德”,发起大规模的突击行动,以应对日军的丛林战,配合盟军在缅甸的新攻势。经过一番激烈争论,美军中将约瑟夫·史迪威从温盖德手中接过了“格拉海德”突击队的控制权 ,随后他又将指挥权交给了弗兰克·道尔·梅里尔准将。

部队正式番号(英語:5307th Composite Unit (provisional)),或稱為5307特遣隊,该部队又称“梅里尔突击队”(Merrill’s Marauders,亦称“梅里尔劫掠者”),代号“加拉哈德”,部队编制3000人。征募的士兵大都参加过瓜达尔、卡塔尔岛丛林战,他们被告知:“要参加一次极度危险的军事行动”。另外,梅里尔手下还有一批美籍日裔部队,他们在翻译以及刺探窃听日军情报方面发挥了极端重要的作用。在印度进行游击训练后,1944年2月入缅甸北部作战。在缅甸东部,中国驻印军部队挺进密支那、孟拱,“梅里尔突击队”提供支持,他们不久就被以“劫掠者”之名为人们所熟知。同年5月协同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机场,打通史迪威公路。

这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部队。在缅甸战场,它进行过大小战斗20 余次,使日军大伤脑筋。它曾突破到日军防线后方的缅北地区,与英国“狮王兽部队”(即“奇迪特”突击队)一同支援中国部队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的行动。它曾在莽莽原始森林中进行了长达数百公里纵深的袭击作战,消耗了日军预备队的主力。长期在湿热的雨林中作战让很多中美士兵染上致命的阿米巴痢疾、登革热、丛林斑疹伤寒。

突击队上尉弗雷德·林恩斯这样描述当时一场遭遇战的情形:“走在最前面的侦察兵突然把枪高举过头顶,那意味着发现了敌人。他们并排走在铁轨上。我们的冲锋枪手匍匐在地,枪声响起,十多名日本兵应声倒地。日军队伍乱成一团,躲进了丛林。我们也拿起枪躲进树丛,但我病得实在太厉害了,有时蹒跚着,有时在跑,有时脚拖着地。我只想躺下,闭上眼睛。”

得到一支中国空降师的援助之后,1944年8月3日,中美军队攻下了密支那,守城的日军将领带600名残部逃走,187名日军被俘,剩下的3800多名日军被击毙。

这一战也让中美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密支那被攻克时,“梅里尔突击队”仅剩下200余人,272名队员阵亡,855人受伤,980人由于患病被撤离。梅里尔本人因心脏病发作,后由于严重疟疾被迫下了战场。这些幸存者被授予标有“密支那”字样的荣誉奖章。該突擊隊在徽章中納入了青天白日旗的圖案。

梅里尔突击队出生入死,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这场现代的机械化战争中,他们徒步战斗在世界上最险恶的丛林地带。在丛林以及密支那,他们献出了一切。

最终,梅里尔突击队进驻中国,后为“梅里尔特遣支队”,简称“梅支队”。1954年麦瑞尔突击队納入为正規建制陸軍75步兵团,是第75游騎兵團的前身,也是美军特种部队的前身。2020年9月22日8名梅里尔突击队幸存成员获得美国国会颁发金质奖章。

云之南华人频道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