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英才 留学报国——追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为云南培养首批留美人才

 1937年11月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由于正处在战火纷飞、民族危难的关头,学校于1938年迁入云南办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的8年,给全省带来了一股新文化风气,其倾力帮助云南选拔、培养留美人才的故事更成为一段美谈,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部分档案记述了这段历史。

  1941年,云南省政府为储备战后建设的专业人才,决定选送40名学生赴美学习,并将考试教学事宜委托给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对云南给予学校的帮助与支持心存感激,于是倾全校之力,精英尽出,全力以赴回报云南人民。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给云南负责此事的缪云台和龚自知的信中说:“弟等自来昆明关于校事种种,备承两兄及省政府诸公指导协助,厚意浓情,时在念中……关于预备班训练问题尚有弟可以襄助之处尚勿吝赐教,弟必当竭力以赴也。”为保证选拔考试的顺利进行,梅贻琦和清华大学各系主任及教授组成了考试和事务委员会,由西南联大常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任监视委员。

  于是,云南教育史上最“豪华”的考官阵容出炉,众多大师为这次选拔考试亲自操刀上阵,潘光旦、罗常培、陈福田、杨武之、吴正之、杨石先、雷海宗、张印堂负责命题,试题设计精心,将基础知识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考察紧密结合,如化学试题“士兵之膳食和学生之膳食就学理而言,应有何种不同之点?”又如地理试题“云南省名有何地理意义?”闻一多、莫泮芹、江泽涵、霍秉权、张青莲、王信忠、鲍觉民、唐崑源参与阅卷。英语会话考试由陈福田、莫泮芹、潘光旦、缪云台、梅贻琦担任考官。考试后,共录取46名学生作为留美预备班的学员。

  1943年1月1日,云南留美预备班正式成立,由清华大学秘书长、西南联大总务长沈履负责日常教学管理,教员均为西南联大教授,有朱自清、潘光旦、李继侗、游泽承、杨石先、邱宗岳、雷海宗、莫泮芹、赵诏熊、赵访熊等,一个班有如此多大师指导,在云南教育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关于调整留美预备班授课方法的亲笔信

  云南留美预备班教学以基本科目为主,教授们的教学方法独到,对这批云南学子的培育更是倾心尽力。举例来说,学员习惯等待老师灌输知识,因此要求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并加强测验。国文教师朱自清则认为,学习国文的真谛不在于老师灌输,而在于学生自己用心体察。因此他虽应允增加测验,却拒绝逐字逐句讲解,为学生预留更多预习和复习时间。学员们一时不解,情绪激动,但他不为所动,宁愿辞职也不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而贻误学生。当时西南联大教师营养状况较差,潘光旦兼上预备班的课后,深感体力不支,于是主动将大课改为个别座谈的方式进行,每次与10至15名学生座谈,既节省体力,又方便学生讨论,提高教学质量。留美预备班教学还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员志向安排相应教学内容,如学员刘时中志在学农,沈履单独将他的手工训练改为农业实习,专门联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安排其实习农业虫害处理。

  西南联大在云南留美预备班教学方面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强健学生体魄,培育身心。“体格不强,则意志不坚,惜于坐而言,不能起而行。”这是沈履对同学们的训导。学校专门安排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体育部主任马约翰为体育教授,每周两小时体育课,虽不计学分,却要求必须及格。在暑假里,由沈履负责,朱自清、朱物华担任导师举办夏令营活动,安排体育、音乐、骑射、学术、康乐、游览等活动,并借来七九式步枪10支,子弹1000发,马匹4只供学生练习骑射。大家都对实弹射击的兴致颇高,朱自清的射击也充分展示了其文人本色——5发均为脱靶。在夏令营辩论和学术活动中,围绕“青年应注意教育文化”进行辩论,并针对“交友与恋爱”“抗战胜利后我们怎样对待日本”等问题座谈,学员们对出国前是否应该结婚的问题很感兴趣,讨论气氛热烈。康乐会上学员们学唱云南山歌,还有男生模仿男女对唱,用假嗓唱女声,众人皆乐。

  为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拓展思维,西南联大为云南留美预备班每星期安排一次纪念周活动,由各科教授轮流到班里作专题演讲。总计53期的纪念周活动,成了名副其实的名师大讲堂,如梅贻琦讲《科学发展与中国文化》,蒋梦麟讲《中国文化对西洋文化应取之态度》,罗萃田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自救及演进》,施嘉炀讲《中国工业之沿革与趋势》等。

  1944年6月,教育部派员来昆明举行复试。复试结束后,录取了40名学生留美。在已录取学生等待出国的1年里,有26人借读于西南大学,复试未合格的4位同学分别进入西南联大相关专业就读(46名培训学员中有1人退学,1人因奔丧未参加复试)。学员们出国前夕,清华大学还将其在美国的教授联系方式提供给学员,以便他们寻求帮助。1945年8月,40名留学生到达美国纽约,分别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校学习。

  1949年6月,云南40名留美学生不负国家的培养,除少数留在美国实习或继续攻读学位外,大多数学成归国。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如冶金学家谭庆麟、生产过程控制专家周春晖、冶金部钢铁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陈永定、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袁宗虞、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杨凤、昆明工学院化工系教授兼环境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宋文彪、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傅君诏等。

方面照片:西南联大拟定的命题阅卷人员名单 (此档案现存于云南省档案馆)

来源:中国档案报 (李 艳 文/供图)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频道(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单位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