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民族博物馆:近代史上杰出的云南白族学者、政治家、诗人、书法家周钟岳

“ 吾所冀者,中国从兹统一,日进光明,世界共保和平,永息战祸而已。吾瞑目矣。”

——周钟岳

剑川民族博物馆继续带您走进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周钟岳。

周钟岳(1876—1955年),云南剑川人,白族,字惺甫,号惺庵,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学者,诗人,书法家。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云南地方民族文化、教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及云南近现代史上,是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毛泽东称颂其为“云南三老”之一。

01 生平简介

周钟岳,1876年出生于剑川县金华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最后一科云南乡试第一名,时人称“周解元”。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早稻田大学,肄习法政。主办《新译界》杂志,并参与编辑《云南〉杂志。
1907年底回国任云南省学务公所课长,两级师范教务长。昆明“重九起义”后,任云南军都督府军政部秘书长兼参议院参议、教育司长、云南光复史编纂局总纂。
1916年任四川督军公署秘书长。护法时,任靖国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1919年任云南省代省长、省长。
1927年2月被推为省务委员兼内务厅长。
1930年任云南通志馆馆长。
1939年4月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兼行政院所属县政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4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副院长。反对英法攫取七府矿权及英军进驻片马,要求收回失地和路矿权。
1949年末,支持卢汉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为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总纂《云南光复纪要》,主编《新纂云南通志》,著有《惺庵回顾录》、《惺庵文牍》、《惺庵诗稿》等。

1955年临终前,嘱家人把其私藏图书数万卷分赠给了剑川同乡会、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图书馆。

今天,就让我们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历史文化名人周钟岳吧!

02 刻苦励志误把墨汁当蜂蜜

周钟岳的祖先雍正年间从鹤庆迁居剑川,祖父在县城开铺子,经营鹤庆特产火腿、干酒、白棉纸之类的各种土杂。周家到剑川后深受剑川人读书风气濡染,加之周家几代做生意都十分辛苦,看不到出头之日,于是便羡慕起读书做官的人家来。周钟岳三岁时母亲病亡,生活的重担压在父亲肩上,生活贫寒,父亲无力给他请老师,于是他便在父亲教哥哥时跟着背诵一些《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读物。周钟岳十多岁时,才在剑川县城西门街岁贡生段从先(字野史)先生处读私塾。周钟岳原本悟性很高,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恨不得把先生的每一句话都装进脑子里,学习特别刻苦自励。


年轻时的周钟岳

一天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周钟岳还在私塾里专心读《易经》和《四书集注》。家人只好做了荞面饼,并拿了一碟蜂蜜,送去西门街段老师家给周钟岳吃。家人把荞面饼和蜂蜜放在书桌上就走了。周钟岳由于太专心读书,左手拿着荞饼,眼睛看着书,一边用左手拿荞面饼去蘸蜂蜜,也没有看桌上的东西,就把荞饼蘸到了旁边的墨砚里,还以为蘸了蜂蜜,边蘸边吃边读书等到家人来收碗碟,看见周一嘴乌黑,忍不住捂着嘴笑个不停,周还在看书不知道家人是笑什么。周钟岳边阅读边以荞饼蘸食蜂蜜,误入墨砚,弄的满嘴乌黑的故事,一直在剑川传为佳话。


剑川故居堂屋前的合影

03 倾倒于不记仇的恩师

赵藩是全国闻名人物,在成都武侯祠撰写《攻心联》传诵甚广,赵家与周家祖上在剑川清咸同年间,因红白旗之战结下了深仇大恨。赵藩平日里爱惜人才,周钟岳的才情和刻苦学习的态度,在剑川乡邻中广为盛传,决定要亲自见见周钟岳。23岁的周钟岳听说赵藩要见他,很是高兴。他读过赵藩的诗,听说过他的很多故事,为了此次约见,周钟岳做了充分的准备。用正楷誊抄了自己的一本诗稿,新写了两首诗。见面时,首先给赵藩磕了3个响头,恭敬的叫了一声“老师”,捧出诗稿和新诗请赵藩指正。周钟岳端正清秀的书法,首先给了赵藩极好的印象。这是一次对周钟岳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见面。从此,周钟岳将赵藩当成立身的榜样,奉为自己的宗师。周钟岳前往大理西云书院深造前,向老师辞行,赵藩赠以“践履笃实,志趣远大”八个字。这八个字是赵家为学立身的传家宝,赵藩把它不分内外的传给了周钟岳。周钟岳特别激动,觉得这八个字让他从迷茫中醒悟,看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过去取字生甫,期望此生充满活力。现在又取号惺庵,“惺”取醒悟之意。到了晚年,周钟岳还不止一次地说,赵介庵师八字赠言,他“终身佩之不敢忘。”


恩师赵藩

04 东洋求学另寻新路

受到赵藩老师的指导,两次调整学习计划,使周钟岳的前途变得大不一样。1903年周钟岳参加云南乡试,第一名中解元。乡试后,周钟岳立即发电报向恩师报喜并致谢。然而赵藩心里清楚,搞一点科举制度的改革之类,已经难以挽救腐败的清政府和衰颓的国运。他语重心长地对周钟岳说:“我这次之所以要叫你取道四川,和你见面,就是要告诉你,万一名不上榜,就到东洋留学。你要明白,老路走不通了,必须另寻新路!”为了不辜负老师“寻新路”的期盼,1904年周钟岳到日本留学,1905年10月师范毕业后,又到早稻田大学攻读哲学。


喜得贵子


1905年摄于日本东京


日本求学时留影

05 呕心教育

周钟岳对教育很重视,他积极推行和普及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周钟岳竭力主张创办云南自己的大学,积极参与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的筹建工作,并一直担任东陆大学董事,支持并协调让云南大学从地方性大学升格为国立综合大学。为五华学院的创建和管理,孜孜以求,呕心沥血。担任云南两级师范教务长期间,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日程,在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还亲自为学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具有西方现代人文科学精神的课程,对推动云南现代教育发展,传播现代进步知识、动摇封建教育根基起了重要作用。


周钟岳为自己制定的日程


东陆大学校庆合影(右起第10人为周钟岳)


周钟岳为东陆大学特刊题字


为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庆题词

1938年1月周钟岳作为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代表到武汉慰问国府西迁重庆事宜。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得知消息后立即致电联系到周钟岳,请求帮忙协调龙云商量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至云南之事,其积极周旋,促成西南联大在云南顺利成立。西南联大顺利迁至昆明后师生的住宿成了一大难题,周钟岳便主动将自己在翠湖的房屋腾出来,因为这里离西南联大近,让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来住,给他们创造一个极好的环境,方便交流授课。吴大猷在其《回忆》一书中写下的这样一段文字:
1939年冬,我又从北仓坡迁到西仓坡若园巷,那是当时内政部周部长的住宅。周大少奶,正巧是我在密大(引注:即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同学袁丕济的侄女。我们和程毓淮兄嫂分住在正楼下五间房子里。我们由原先次长的房子,跳到部长的房子,也可算是“高升”了。当时我们把周公馆当成了“北大的俱乐部”,教授们在治学之余,经常在周公馆里组织聚会,在那里聊天,娱乐,生活的相当愉快,暂时忘却了因沦陷而从北京南迁至云南的流离失所的烦恼。


温泉摆渡


温泉大聚会


明志楼前合影

06 沥血编修

作为学者,周钟岳一直不辍写作,日积月累,留下了大量的著述。由周钟岳总纂的《云南光复纪要》,记述了云南辛亥革命史实及民国元年、二年这一段时期云南重大政治、军事事务。这本书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成书至今已有百年,作为云南辛亥革命文献中可信的史料,一直为研究人员所倚重。《新纂云南通志》在周钟岳的主持编纂下,专才修志,名家秉笔,历时18年完稿,计264卷140册,后又编纂成《续云南通志长编》,为当时志坛不可多得的佳志名志。

《新纂云南通志》在编纂过程中,注意把握地方志之命脉,着力展示云南经济资源的丰富性;关心民生休戚,详细记述灾情及其征兆,以便日后防患为未然;展现各族相互交往、共同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功绩;为了切实纪要方舆,不仅采摭口碑,还登临山水、边亭亲历,为后人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周钟岳还编译了日本学者松村介古的著作《中国教育制度变迁通论》,辑录了《经界法规草案》、《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实》等。周钟岳自己还著作了《惺庵诗稿》,《惺庵电光集》 (又叫《天南电光集》、《惺庵回顾录》等,著述数量惊人,成就是多方面的。


云南通志馆成立(前排左起龚自知、周钟岳,第五为龙云)

07 俭朴勤政

周钟岳一生学贯中西,经历复杂、历官数十。他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熏陶,始终把人品、官德和学问看得比权势和利禄更重要。他一生饮食简单,从不大鱼大肉。穿着朴素,好衣服只在重要场合才舍得穿。他的孙子回忆说,祖父好衣服也就是照片上见到的那几套,冬天,长衫下面常常穿的是打着补丁的棉袄。周钟岳退休后,家中除了大量的书籍外,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而这些书也都先后捐给了剑川同乡会、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图书馆。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一致要求抗战,而英美等国存在观望态度。周钟岳为此撰写了《中国抗日之重大意义,敬告诸友邦》的文章,在报上发表,揭发倭寇之野心,敦促美英等国予以注意,希望他们支持中国抗战。
周钟岳夫人周顾筱文也激愤于日军的铁蹄对我大好河山的践踏,拿出自己压箱底的金手钏一对,捐出用以犒劳抗日将士。周钟岳在8月26日代夫人周顾筱文草拟的《致云南各界抗敌后援会》的信中激情洋溢地说:“日寇侵华,横蛮无理。全国抗战,妇孺同心。男子既有同仇敌忾之思,妇女亦有撤滇助军之义。惟筱文夙无私蓄,自结婚以来30年间无一簪一珥之添,兹将笥奁中所存金手钏一双捐送犒军,聊效绵薄。”


总统副总统就任合影(前排右起第七为周钟岳)


民国37年(1948)5月20日向蒋介石颁发“总统”当选证书

08 周部长打伞办公

抗日战争初期,周钟岳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住在重庆浮图关李家花园(清末云南商人李耀廷所建)的一所楼房。1940年重庆遭到日本飞机大轰炸后,园内很多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1940年周钟岳在重庆浮图关李家花园与夫人合影

一个阴雨天,何应钦去拜访周老,只见他正伏案批阅文件,秘书段贡元在旁撑着雨伞挡住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水。见此情景,不禁愕然,一位堂堂部长竟打伞办公,实在出人意料。等他老人家进卧房体息后,问段秘书:“老部长房内漏雨,你为什么不叫人来检修一下?”段秘书说:“部长不让我去叫。”他说:“你马上打电话给内政部管总务的先生,叫他立即派人来修。”段秘书照他说的办后,当天下午,内政部总务司便派工来把房子修好了。
事后何应钦对周老说:“姻伯的房子漏了都不让人修,搞病了不好。”周钟岳说:“国难期间,一切从简,马虎一点,过得去也就算了。”像这样克己奉公的大员,是生平碰到的第一位。

09 书法大家 一字千金

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1948年4月19日,蒋介石登上了民国总统宝座,周钟岳被任命为总统府资政,亲自为蒋介石致送总统当选证书。蒋介石当选为总统后,决定将“国民政府”四个字换成“总统府”三字。时年72岁的周钟岳受蒋介石嘱咐,用浑厚有力的颜体书写了“总统府”三字立于大门头上,大气磅礴、雄浑端庄,展现了云南山地人厚重气质和沉稳性格。书成,蒋介石用三千金元券作“润笔之资”。当时在于右任、吴稚晖等书法名家云集南京的情况下,无党无派的周钟岳能够受到大家公推,并得到蒋介石的首肯,说明周钟岳不仅书法功底深厚,而且政声清廉,具备较高的学识、资历和声望,书写“总统府”三字非他莫属。

民国政府早期图片


周钟岳1948年挥毫南京“总统府”三字匾额

10 后记

周钟岳故居位于剑川古城剑阳楼南侧,始建于民国时期,典型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是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名人故居。故居青色瓦屋面、土基墙六角砖地幔,周钟岳故居是白族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是研究白族建筑的重要实物依据。

1949年11月滇西北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胜利后,中共剑川县委正式设于周家宅院,直到1994年,历史45年。

周钟岳故居免费对外开放。

地址:剑川古城剑阳楼南侧。

开放时间:8:30—11:30
14:00—17:30

云之南华人网

版权保护声明:云之南华人网(yznchinese.com)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请尊重原创内容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 yznchinese 电邮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转载,不代表云之南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